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抗生素广泛及大量应用于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出现,抗生素在给人类解除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对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重视,抗生素在小儿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与成人不同,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对药物的毒副反应较成年人更为敏感,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遵循抗生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原则,不滥用抗生素,不要让人类回到无抗生素可用的时 代。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能够口服制剂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能够使用肌内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静脉滴注。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 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 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重症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5.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 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 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2]。
儿童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 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 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 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 剂、乳酸杆菌制剂等。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 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儿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2.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 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